我不要了(妈妈:“我不要你了!” 孩子的反应,太真实了)

作者:访客 时间:2023年08月22日 07:23:16 阅读数:2人阅读

昨天在河边,亲眼目睹了几场“亲子战役”,作为一个母亲,看得我揪心。

案例1:

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在水桶里玩水,妈妈喊了几次让她不要把胳膊都伸进去,怕衣服被打湿,怕被凉着,但是小女孩依然把两只胳膊一次又一次伸进水里,气急了的妈妈吼道:“这孩子咋这么不听话?说了几次了就是不听!你今天咋了?为啥这么不听话?”

案例2:

一个妈妈因为2岁的女儿到处跑而气急败坏地说:“走开!你不是要乱跑吗?你去跑吧!不要你了!跑啊?!给你说了不要乱跑就是不听!”

小女孩因为还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哇哇大哭,一个劲儿想抱着妈妈的腿,但是被妈妈一个劲儿的推出去。正在这时候,迎面一个中年男人突然对着小女孩说:“不许哭!再哭就把你抱走!”

不料小女孩被吓的哭的更加厉害,中年男人反而哈哈大笑,边笑边继续重复刚才那句话。看看这位妈妈的反应,她和中年男人一唱一和,对着孩子说:“再哭爷爷就把你抱走,我不要你了!”

因为发生的案例有点多,我只是挑出其中两件来跟大家探讨。

我不要了(妈妈:“我不要你了!” 孩子的反应,太真实了)

1 对孩子的限制是怕麻烦的借口


案例1中,妈妈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愤怒不已,从她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孩子平时很“听话”,今天不知道咋了就是不听话,让她感到奇怪又生气。对于孩子来说,今天她就想这么玩,也许是因为户外人多,孩子也比较放松、开心,她之所以不理会妈妈的指令,只不过是想自我探索。

两只胳膊伸进水里妈妈的担心有她的道理,怕衣服打湿,怕孩子感冒。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两种原因限制了她的探索,限制了她的自由,而且平时在家里妈妈对她的限制也一定不会少。很多时候成年人对孩子的限制反推一下就会发现,是成年人“怕麻烦”。

但是成年人一次次用直接制止的方式来限制孩子,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天性的扼杀,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看来都是错的,于是会刻意按照成年人的指令行动,但是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却被慢慢的压抑到了潜意识中。

在户外,因为孩子比较多,大家都在玩水,对于长期被压抑的孩子说她会本能的释放潜意识里的自己,认为自己也可以自由的玩耍,这时候的行动与平时不一样了,引起了妈妈的不满。


我不要了(妈妈:“我不要你了!” 孩子的反应,太真实了)

2 成年人的“玩笑”是孩子的“毒药”


案例2中,这两位成年人更加“残忍”。妈妈因为孩子乱跑而发飙,听起来似乎也合情理,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一个2岁的孩子像成年人一样安安稳稳地坐在那里,是不是更加可怕?

在成年人眼里,孩子是“乱跑”,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她是在自由地释放自己,她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探索的心,然而却被妈妈愤怒地制止,让她感到无比恐惧。

恐惧的不仅是妈妈突然地暴怒,更恐惧的是妈妈推搡她这个举动——这意味着妈妈不要自己了。

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她两只小胳膊去抱妈妈的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孩子的心里,乞求妈妈、讨好妈妈,希望妈妈不要把她“丢掉”。

但是另一个成年男人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火上浇油”,并且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笑”是对孩子的伤害,在这个男人眼里,自己只不过是想制止孩子哭闹而使用的“吓唬”的手段,没想到孩子不仅没有停止哭闹,反而哭的更厉害。

孩子哭的更厉害,妈妈依然没有抱抱她,继续顺着这个男人的话往下说,在孩子眼里,这个“凶悍”的爷爷很可怕,妈妈却不保护自己,这种内心的恐惧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极度不安全感。

3 别让母爱里藏着伤害


这个下午我的内心波澜起伏,看到眼前上演的一幕幕“亲子战役”心里不免产生了同情心和危机感。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个、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家庭里的父母亲是否能给孩子充足的爱和自由是建立孩子内心安全感和自信心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母亲对女儿的影响,大概率会将负面特质继续传承给女儿,比如对女儿撒气,给女儿挑毛病等等。

我不要了(妈妈:“我不要你了!” 孩子的反应,太真实了)

德国精神分析学家克劳斯·考切说“根据代际创伤的理论,曾经受过创伤的母亲,由于自己焦虑、憎恨的负面情绪,导致她没有足够的情感空间,来考虑孩子的情感需求。”

所以,女孩从母亲那里形成的创伤会深埋在女孩内心直到成年,如果女孩没有意识去疗愈修复这些创伤的话,有极大可能继续传承给下一代。

中国的父母往往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怎么对ta都没关系,反正也不会记得什么,对孩子超出自己“规则”的行为都会粗暴的进行制止,而不是体会孩子的心理感受而适时引导。

说白了是成年人自己太懒惰,怕麻烦,并且给自己的这种行为扣上了“为孩子好”的帽子,并不知道孩子因此而背负了多少负面包袱和成年人丢给ta的精神垃圾。

“妈妈,虽然我幼小,但是我是一个有情感需求、有感知的人,并不是缩小版的成年人,我需要你温暖的爱,我才能长成为一个充满能量的、阳光的孩子。”